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纪委监委积极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主动担当作为,以监督为有力画笔,精心绘就口岸高效通关的崭新蓝图。
“通关慢一天,企业损失数十万。”一名外贸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口岸效率的紧迫性。绥芬河市纪委监委敏锐意识到,破解“中梗阻”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责任。为全力破除制约高效通关的“中梗阻”问题,绥芬河市纪委监委创新监督方式,将“蹲点式”与“体验式”监督有机结合,开展全链条解剖式监督,对通关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切身体会通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优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奠定了基础。
在绥芬河铁路口岸的跨境运输线上,随着列车轰鸣的汽笛声,一列搭载板材集装箱的中欧班列正缓缓驶入。该批货通过“铁路快通”监管模式,完成跨境换装作业后将经由大连港发往最终目的地,无需运营企业另行申报、办理转关手续,班列整体运行时间压缩了一至两天,有效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班列货物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口岸通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联检部门密切协作。绥芬河市纪委监委发挥“室组”联动、派驻纪检监察组“探头”作用,通过调研督导、明察暗访等方式,推动联检部门之间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推动加强智慧口岸建设,启用智能卡口验放车辆,提升跨境物流运输水平,畅通口岸进出境物流通道。深化“绿色通道+提前申报”,全力提升口岸鲜活易腐产品、危险化学品等商品通关效率。支持企业发展TIR运输业务,开通绥芬河-莫斯科、绥芬河-满洲里-莫斯科TIR跨境公路货运路线,为绥芬河口岸实现高效、便捷通关提供了坚实保障,有力推动绥芬河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监督不是终点,而是高质量发展的起点。绥芬河市纪委监委以“监督”为犁,深耕口岸监督“责任田”,在破解“中梗阻”中书写了“国门清风”新篇章。未来,这支“监督铁军”将继续以精准监督护航开放发展,让“黄金通道”闪耀“廉洁成色”,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郑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