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周保中(1902—1964),原名奚李元,号绍璜,云南大理人。白族。1902年2月7日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1926年,在国民革命军第6军中任团长、副师长。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2年7月,到哈尔滨,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1945年9月中旬,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扩建为东北人民自卫军,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主任兼民政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哪管饥饿疲乏,断指裂肤,不顾暴风烈日,雷电雪雨,捐躯轻鸿毛,荡寇志不渝。”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周保中将军的铮铮抗日誓词。周保中将军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以其武略文韬,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少年时代的周保中便怀有救国救民思想,1927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1月,遵奉党中央的命令,周保中来到东北开展工作,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军委书记。为了联合东北救国军和自卫军一致抗日,1932年8月,周保中来到绥芬河了解救国军队情况,并只身前往东宁会见救国军总指挥王德林,共商抗日大计。周保中凭借其胆识和远见卓识,成功调解了救国军和自卫军的矛盾,达成抗日共识,建立了联合总司令部。自此,周保中和这支抗日队伍多次与日军展开战斗,先后攻克了东京城、安图、敦化和宁安等地,取得了辉煌战果。
1932年到1946年,这14年中 ,作为东北抗联的著名军事指挥者,周保中率领他的抗日队伍,一直战斗在白山黑水间。在大小战斗中,周保中一直冲锋在前,先后负伤多次。1932年10月,在攻打宁安县城战役中,守城日寇负隅顽抗,战士们久攻不克。周保中组织了一支敢死队,身先士卒,奋勇冲杀,破城而入。在城内与日寇的激战中,周保中小腿中弹倒了下去,他不顾伤痛,坚强地站起来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战斗结束,他流血过多晕倒。
14年的抗日斗争中,周保中以其出色的武略,带领抗联战士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周保中出色的文韬,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战斗之余,周保中始终不忘记学习,看报,读书。他的《东北抗日游击日记》,14年来,抗日战斗每一重要时刻,皆兼有详实记录,间断少有。今天看来,这是东北抗日斗争史上一份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历史。
《寄望》
苦斗不怕饥寒逼,
持节坚贞意气高。
亿万人将拳脚踢,
蕞尔丑虏瀛海抛。
这是周保中将军《东北抗日游击日记》中的诗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虽然远逝却至今仍然活在我们心中意志如磐的革命者形象,感受到到了思想丰厚、情感充沛的共产党员的思想境界。
《东北抗日游击日记》,记录的是从1935年至1945年12月的东北抗日历史。所记录的内容既有国际国内宏观大势、也有一时一地的小事;既有政治上的大谋大略,也有军事上的运筹帷幄;既有我军将士百死不屈的苦战,也有与敌斗智斗勇的智慧;既体现将士们在艰难抗战中背负起的政治信仰和民族重任,也体现抗联群体在艰苦环境考验下百态走向;既有对国家民族抗战命运的评述,也有一场战役一场战斗的具体叙述。《东北抗日游击日记》,是研究东北抗联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周保中还十分重视提高战士的文化水平和军事理论知识,在白山黑水间战斗的空隙,他编写了《政治科学常识》、《社会科学常识》、《军事科学常识》等教材,他亲自给战士们上课讲解游击战战术。这些凝聚著周保中心血的教材,成为抗联官兵的宝贵的精神粮食。
除了战斗中的武略文韬,周保中将军更有一份严传身教革命家情怀。他生命最后的几年中,一直以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与威胁生命的病魔做斗争。只要病痛稍缓,他就忙着看文件,整理历史资料,接见来访同志。家人劝他多休息,他说,“我为党工作的日子是越来越少了,只要我能动,就要为党再做点工作吧,不看党的文件怎么行呢?”
周保中一生始终能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他经常鞭策子女说:“今天的好日子是多少先烈流血牺牲才换来的;饮水要思源,不要忘记过去的艰苦斗争,要学习祖国的历史,多看一些书籍,多学习、多动脑,这样才有知识和智慧;一个人,要有品德,要有正义感,要勇敢。”
有一次与女儿周伟谈到什么是幸福,周保中说,“其实还是咱们幸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追求的真理和梦想在我们活着的时候都实现了。”这给女儿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后来她回忆父亲时说到:“我觉得现在听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虽然我们这一代享受了前人奋斗的果实,吃的穿的都有,但是我们有什么抱负呢?为祖国和人民做了什么?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实现了吗?从与父亲的那次谈话后,周伟开始立志上进,为长大后报效国家而努力学习。周伟说,所谓幸福,其实是从为民族、为人民做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的。这成了她一生的成长座右铭。
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在北京医院病逝,终年62岁。武略文韬的周保中,用光辉的一生践行了谛造新中国革命理想。